23考研备考避坑指南
☆学习方法避坑篇
关于笔记
✘ 切忌:第一遍看书的时候就着急做笔记
不少同学在看第一遍书的时候就开始记笔记了,连重点难点都不知道,就急于把知识点写下来,很有可能是根本对这个知识点还未理解,误以为自己只要记下来,就理解了,实际上是分散了自己第一遍理解知识的注意力。
✔ 切记:正确的记笔记方式应该是高效且能够方便后期记忆的
看书的时候,可以顺手在书上做标记,当时是一些大点以及对于自己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定义、人物、理论要点、实验名称等等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有什么问题或者感想也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最好能养成看完每一大段的时候,在书上用一句话总结大意。这样可以保持看书时候的注意力集中,在后期总结回归的时候再用思维导图进行回忆。
2.关于“学了”和“学会”
✘切忌:过分沉迷看视频
网上的资源视频很多,一些同学完全沉迷在看视频中,只是听老师单纯的讲述知识,自己不动脑子去记忆去理解,可能一节课下来光记住了老师为缓解气氛开的玩笑,一问干货知识点完全答不上来。像我当时背专业课的时候,还是很认真跟着视频课和资料都学了2遍,但是做题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只记得我学过,根本写不出来。后面找了辅导我专业课的直系学姐才指出我没有区分"学了"和"学会"。
✔ 切记:学了只是你过了知识点,学会是你要背着也能把答案写出来。
像刚刚学完课后的知识点是需要整理并回顾的。学姐当时让我想象一下自己坐在考场,看到题是否能够把背的东西写出来,题不看答案也能够写出来?如果不能,说明自己还没有把知识点“学会”到可以得分的程度。
☆择校避坑篇
1.从学校本身来看
✘ 切忌:
♢压分:有些学校为了收取高分考生或者是优质体哦啊挤生会压低报考学生的分数,有的甚至会失去调剂的机会
♢参考书目:每年考研都会有学校在临考前更换参考书或者考试大纲给学生来个措手不及如果只是换一两本书还好要是换全部的话自己本身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是一般的话,那就是老天都不想让你考了
♢缩招坑:如果一个学校统考名额每年都在减少的话很可能他们招收的推免生变多了。越来越倾向推免招生,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优质的生源。
♢复试:刷人/时间/不保护第一志愿 刷人有的学校会降低录取复试线有大量的考生进入复试导致最后的报录比之爆炸。还有到后期调剂复试时间最怕耽误,如果你选的学校复试时间比大部分学校晚会影响学生调剂率,那大概率你就会被无情剩下。在复试的时候,将一志愿的考生与调剂考生的面试成绩一起拍寻,使得一志愿是该学校该专业的考生得不到保障,从而惨遭淘汰。B区的211院校是重灾区大多数,B区名校坐拥优质调剂资源,都会或多或少打压一志愿。尤其是B类地区的省内为数不多的211院校,因为是A类地区下来的考生首选,所以打压一志愿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是重灾区
✔ 切记:细心收集考研相关资料,选学校的时候要多方对比,打破考研信息的壁垒,特别是在来年出3、4月出录取信息的时候,及时关注院校信息的各种动态,各大考研平台、学校官网。
2.从自己本身出发
✘ 切忌:不要盲目追去985、211
很多同学觉得211/985平台和眼界和普通的一本是不一样的,而且里面的人会更优秀,有比较就比较有动力,所以目标院校定的比较高,但是忽视了自身基础和学习能力水平。
✔ 切记:结合自身水平理性选择
择校不仅要考虑院校本身的难度还要反观结合自己水平来理性选择。
☆找资料避坑篇
这里大家需要避开的坑主要有这几个:
1.货不对板
✘ 切忌:在考研院校目标群里面卖资料的学姐,很容易让考研小白上钩,付款收到自资料以后才知道是网上随便搜集的,根本不是你想要的资料,不管是题型还是复习资料都不对。
✔ 切记:买资料之前叫叫对方把所有目录拿给你,再对照自己参考书看看是不是匹配的资料
2.缺斤少两,资料不齐全
✘ 切忌:这种就是以自己做的思维导图为卖点,号称不用看教材了,直接按照她的思维导图背就行了。结果拿回来才知道资料根本不全,一些教材上重点章节内容都被忽略掉了。
✔ 切记:不要轻易相信某个学长学姐笔记的卖点,虽然她自己分数考的高不代表她的方法适用于所有人,号称只看笔记不看教材的考研人都是在“耍流氓”
3.号称网盘更新资料,交了钱更新几天就跑路
✘ 切忌:大家也是为了图个方便找网盘更新资料,但是!总有些人薅到你羊毛以后就不会管你了,再要他更新?他早就删掉分享群消失了
✔ 切记:找资料需要通过靠谱的渠道:专业课最靠谱的材料就是找刚考完的学长学姐购买。他们基本上都有全套材料,真题之类的。而且还能帮你划重点。至于如何寻找,但请注意礼貌。通过这些渠道都可以减少你后续怕耽误学习的麻烦。
像是自主命题的同学找资料就需要放开自己多利用身边的资料去找,去问。如果统考的资料,虽然网上一找一大把,到那时买回来资料要知道怎么用,比如应该搭配什么样的视频资料和习题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