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5万人弃考,为什么?
随着2022考研报名的结束,目前有十多所高校公布了报考人数,其中多所高校报考人数创往年新高。我们要想得到真实的参考数据,除了报名人数,还千万别忽视这一组数据——弃考率。
考研是一个自控力,毅力,体力等多项考验的过程,在这期间很多人坚持不下去选择放弃。虽然研究生报考每年都是一个热门,报考人数持续上涨,但是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一组关于“弃考率”的数据显示,有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所以你如果想要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少,其实看弃考的数据就能知道。
12月27日,广东省发布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情况。广东省应考26.3万人,比上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30%;实考21.3万人,参考率81%。也就是说,有19%的考生没有参加考试,将近五万人弃考!
22考研·广东实考21.3万人,参考率81%
而在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今年的弃考率增长了8%。
所以,虽然每年的报考人数增长骇人,但是,考研不会“应到457万,实到457万”,往往有一些同学,会选择“提前退场”。
一、弃考率——以往年院校数据为例
1、深圳大学
2019年共有16019准考考生,实考14090人,实考弃考率为12.04%;
2020年共有22689名准考考生,实考19162人,实考弃考率为15.54%;
2021年共有19726名准考考生,实考16047,实考弃考率为18.65%。
2、北京大学法学院
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报名人数为4241人,实际参加考试为3222人,弃考人数为1019人,弃考比例达到恐怖的24.03%!
3、上海财经大学
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报名人数为14083人,实际参加考试为12649人,弃考人数为1434人,弃考率为10.18%。
4、安徽工业大学
21考研硕士网报人数3610人,实际确认人数3334人,弃考率约8%。
所以,初试感觉不是很好的同学,先别急着放弃,首先,竞争对手没想象中的那么那么多,你完全可以拼一把; 其次,人的感觉带有主观性,万一出来的成绩让你很意外呢?
二、弃考高峰期有哪些?
考研弃考每年都会有很多,暑期弃考是非常多的,另有很多是在复习了半年,在考研报名之前放弃了,也有到了考试期间考了1-2科之后放弃的。
考研弃考的高峰主要集中在4个时间段:
①暑期
②考研报名前后
③现场确认前后
④考试期间
最开始准备考研算起,10%-20%的弃考率其实并不是很夸张。之前有机构统计考研弃考率大概在10%-20%之间。去年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是377万,在报名之前就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放弃了,这部分并没有算在考研报名人数之中。
另外在考试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放弃的。等到大家进入考场的时候就会发现,第一场考完政治之后,下午就已经有一些缺考的了,所以实际考完全程的人数又要比报名人数少很多。
三、为什么这么多人弃考?
1、跟风考研,没有目标
跟风考研,没有目标感毕业之后又何去何从呢?考研?考公?出国?还是工作?对那些没有明确规划的同学来说,跟风考研就是他们的第一个选择。
没有明确目的的考生,报着考一考试一试的心态,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复习,感觉自己与同学的差距很大,自信心的打击很大再也无法静下心来复习了,只得选择弃考。
2、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有更好的机会和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考研只是一个保底的选择。
一年的备考期间,会发生很多事,很多人在准备考研的同时,也会准备找工作或者考公。在备考期间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或是考公成功上岸,一旦拿到了offer,就会放弃考研。
3、没有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会走上考场,但心里已放弃考研丧失信心,对自己的考研成绩已经不抱期望,也开始有些懈怠。打算去考场打酱油了,我觉得自己考不上,一般抱着这种心态的考生,考研失败就像是注定写好了的结局。
4、抵挡不住外界的诱惑
外界诱惑多外界诱惑有很多,自制力差的考生,时不时就会被诱惑,打乱自己的复习计划,到了备考后期发现复习进度落下一大截,又急又慌。长时间备考肯定会感到疲惫,需要一些活动来进行调节,但是要有度,给自己规定好时间,时间到了就继续认真备考,如果自制力很差,就要远离诱惑了,学习累了就去外面走一走做做运动,既休息了大脑,还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
所以,初试感觉不是很好的同学,先别急着放弃,首先,竞争对手没想象中的那么那么多,你完全可以拼一把;其次,人的感觉带有主观性,万一出来的成绩让你很意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