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理由不会拓展怎么办?
这两点关键点是什么呢?一、确保谬误能找对,二、拓展理由给到位。这两点在备考的过程中同学们要给予针对性的复习,往往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找对谬误并不成问题了,但是找对谬误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给出充分的理由说服阅卷人。理由到底该如何拓展呢? 拓展思路一:围绕关键词间的差异 想理由的时候不能空想,而是要围绕论据到论点中关键词的差异来分析其中的联系,指出其中的差异,必要时可以分情况讨论进行质疑。 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 示范:首先,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劳动力的供应就会从过剩到短缺(指出缺陷)。因为劳动力是否由过剩到短缺不仅要考虑劳动力的供给,还要考虑劳动力的需求以及往年的过剩量(指出关键词差异)。如果劳动力供给减少的同时,社会岗位需求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劳动力的供应可能依然是过剩的。退一步讲,即使社会岗位需求不变,如果往年的过剩量非常大,劳动力供应很可能依然是过剩的(分情况讨论)。 拓展思路二:举反例 说理没话说了时,可以举恰当、简短的例子加以辅助质疑。 例: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 高分示范:从“受教育程度高”不能推出“整体素质高”。因为整体素质表现为知识、性格、修养、眼界等各个方面,而教育程度仅反映为接受教育的经历,甚至不能代表知识水平。如果二者之间存在这种必然的联系的话,我们该如何解释当前不少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这一问题呢(举反例)? 拓展思路三:使用让步状语 当出现A推出B,进而推出C时,我们可以通过A未必能推出B,况且,即便A推出B,B也推不出C来进行质疑。 例:选择越多,我们在考察分析选项时势必付出更多的精力,也就势必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示范:选择越多,考察选项时付出的精力就越多吗?未必。当人们有明确的目标时,可能根本就不会去分析选项,就直接做出选择了,何谈付出极大精力呢?退一步讲(使用让步状语),即使付出了很多精力,或许还会因为排除了种种不可行的方案而获得成就感,何来会有更多的烦恼呢? 综上,老师列举了几种帮助同学们拓展理由的方式,大家可以仿照该模式,通过一些试题展开练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