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硕、全日制停招!研究生重大变革,来了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尤其再我国社会经济大踏步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文件政策,高校作为政策执行者也是大动作频繁,作为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正变得愈发引人瞩目!
学硕、全日制纷纷停招,专硕学制延长、成扩招主力军,推免比例增加、统考难度升级,专硕不提供宿舍、读研成本倍增,清退加码……一场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加速进行。
学术型硕士、全日制硕士停招
学硕招生收窄,重点培养专硕
2020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
学术型硕士作为博士和科研人员的后备军,在如今各大高校直博体系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下,定位略显尴尬。许多高校的学硕招生开始收窄,学术型人才培养在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阵地上不断让步,可以预见其未来占比也将越来越低。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已有多所“双一流”高校官宣部分专业取消学硕招生,包括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
全日制停招,“非全”或成专硕主力
逐渐退出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还有部分全日制专硕研究生。
2021年7月,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发布《研究生招生公告(2022年度)》提到,“2022年会计专硕拟进行调整,将不再招收全日制统招普通考生,分数线预计将会有大幅度降低。”
除了北京工商大学,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不少知名高校在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上做出了类似的变化,规定部分专硕停招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非全日制。
在取消全日制招生的同时,也有高校进一步扩大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范围,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在《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新增了应用心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不难发现,全日制正在逐渐退出多所院校的专硕招生计划,取而代之的是向非全日制开始倾斜。或许在将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将成为专硕培养的 “主力军”。
专硕“加时”,2年变3年
修业年限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制度,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规划。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专硕已然成为未来研究生教育主要趋势,“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为专硕“加时”是把关人才质量的关键一步。
2021年8月,河北师范大学发布通知:2022年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下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7个专业(领域)学制拟调整为三年。
软科对高校发布的《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进行了汇总,全国多所高校都规定了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其中,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所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济南大学、中南大学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规定了部分专业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其余均为3年。
推免比例增加、统考难度升级
近年来,推免比例不断提高的消息频频惹人关注。从去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1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全日制研究生仅招收推免生源、到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宣布2022年将进一步扩大推免生招生规模。
考研人目标高校林立的上海,也给推免生们亮起绿灯:努力提高本科生推免比例,在本科推行“导师制”的基础上,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育机制,精准遴选科研“好苗子”,开展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的长周期贯通培养。
高校和地方政策对推免生“偏爱”的信号,无疑是对考研人的一记重锤。
据了解,考研热门高校深圳大学2014-2021年接收硕士推免人数就翻了11倍。2021年深圳大学新增18个跨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在推免生报考中引起热烈反响。在深圳大学2021年接收的硕士推免生中,有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1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