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提前面试高频时政话题,这些热点码住不慌!(四)
MBA提前面试考题范围很大,但也并非无迹可寻。时政热点一直是MBA提前面试中的一个考察大类,过往很多申请者认为时政热点是MBA提前面试中很难应对的一个板块。有的学员简单作答了两三句话后便无话可说了,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提问的话题。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近段时间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时政热词/热点,同学们可以多做了解!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2)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3)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才能坚持和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构建完备科学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保证国家治理现 代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4)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过程,可以促使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党的领导 方式和执政方式,促进中国共产党自身机制的完善和决策机制的优化,增强党与 时俱进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2.我国应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
(2)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在国家 治理体系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规范化、 科学化。
(4)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提升国家治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5)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增强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提高公 民政治参与能力,推动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 体制。
3.如何完善人大制度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始终总揽全 局、协调各方。
(2)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好人大代表作 用,丰富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民主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对法律实施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推动国家机关更 加协调高效运转,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4.政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1)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有利于增强政府公 信力和执行力,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政府积极履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职能,便民利民,增强管理和服务的作 用。
(3)政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 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有利于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
5.如何促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1)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夯实党在基层的政治根基。
(2)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形象,筑牢党群关系。
(3)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居民自治制度,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4)在科技支撑下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6.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2)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维护党 中央权威。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 造力。
(4)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构 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二)依法治国
1.党应该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法治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
(2)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推动宪法全面实施。
(3)推动立法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立法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4)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我国应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2)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完善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提供法律依据。
(3)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
(4)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5)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法治观念。
(6)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 法治人才培养。
3.法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意义
(1)依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3)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降低经济活动成本。
(4)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4.我国在立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1)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呼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有利于实现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基于广大人民群众所盼所需,推进立法,有利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基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推进民生领域立法,让人民群众充 分享受立法红利,有利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我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
(1)厘清政府职能边界,完善权力配置,改善权力运行方式,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2)促使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3)促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政府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4)促使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决策失误。
6.党中央为什么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 本保证。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要领导立法、带美守法、保证执法,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深化司法体制 综合配套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3)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 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监察反腐
1.反腐败斗争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的原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 党和领导核心。在反腐败斗争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与纯洁性,增强党拒腐防变的能力,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在反腐败斗争工作中必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 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反腐败斗争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能 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提供 坚强保障。
2.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政治
(1)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有机结合的需 要。
(2)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有利于形成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3)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反腐败斗争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强化国家权力 机关的监督职能,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路径,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 效机制。
3.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对政府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 府。
(2)有利于督促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减少决策的失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
(3)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清正廉洁,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
(4)有利于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
4.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实现良好的政治生态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政治领,加大对监督工作的领导力度,从严治党。
(2)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3)公民通过信访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4)创新监督方式,运用新科技手段加强监督。
(5)监察委员会行使监督权,落实监督责任,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民主政治建设
1.我国如何发挥民主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
(1)发挥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 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3)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4)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 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两会制度是如何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机活力的
(1)两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彰显了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两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了决策的效率,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 化,推动了决策的落实。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两会制度实现了党 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发挥民主 党派等社会力量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才优势。
3.如何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扶贫工 作的领导,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才在智 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
(2)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监督方面的作用,各 级人大把监督与支持有机统一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
(3)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的自治结合起来,把 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少数民族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 长和优势,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4)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民主集中制 原则,发挥中央和地方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 脱贫攻坚。
(五)协商民主
1.如何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之中,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的政治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 度优势,加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巩固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在重大决 策之前应进行充分协商,广泛听取民意,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各级政府应 有效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政府协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利益问题。
(3)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的作用,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4)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稳步开展基层协商,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 困难和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2.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义
(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 解社会矛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和独特优势。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有利于保证公民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4)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 学化、民主化。
(六)中国式现代化
1.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开创的既有各国 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2.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 代;我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是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3.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 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4.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一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 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 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中华民族迎来了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国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打破了文明形态的“西方中心论”,超越 了“文明冲突论”的思维方式,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 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 现代化老路,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富民强的信心,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 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七)国际社会
1.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的理由(国际社会)
(1)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决定因素。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之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发展和稳定,需要 开大大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开大大门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3)中国开大大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 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我国与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具有共同利益,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 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 国际环境。
(3)有利于促进我国及世界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协调应对共同面对 的全球性问题。
(4)有利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与持续发展。
3.中国应如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1)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倡导合作共赢理念,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 他国合理关切,推动构建和平、发展、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3)积极与各国加强政治互信、扩大务实合作、坚持交流互鉴,扩大利益交汇点,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与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 新秩序。
(4)坚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 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1)对中国的意义:
①指导新时期我国内政、外交工作,开创外交新局面。
②为 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③提升我国的国际 影响力,为人民谋幸福。
(2)对世界的意义:
①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推进全球治 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②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造福世界各国人民。